【洛陽伽蓝记其书】很多书一望便知其意,但是《洛陽伽蓝记》这本书,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如果改成《洛陽佛寺记》,我们一下就明白了,它是专门写洛陽寺庙的作品,作者是北魏时候的杨衔之。全书分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5卷,记述了70多处寺
【历史书籍】当我们提到历史的时候,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泛黄的书页,竹简与豆油灯,还是战火、硝烟?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他能切身感受的事情与五千年的历史相比,实在是沧海一粟。那我们所知道的历史,究竟是怎样被传播的呢?可以这样说,我们今天知道的绝大
【二十四史其书】有人统计,如果一个人每一天读3万字,读完《四库全书》大概要216年半的,更不用说读《史记》以后的所有书籍了。读书是为了明理达用,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要细读,而是要有选择地读书。就拿正史中的二十四史来说,也不是每一本都要仔细琢磨的
【五代史其书】写史书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历史上独自编史的人很少,尤其是政府有了专门的编书机构之后。但是宋朝欧陽修却自己编了一本历史书,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两本《五代史》。宋朝建国后不久,薛居正主编了一本《五代史》,六十多年之后,大文学家欧陽修就在
【汉书其书】《史记》是第一本从黄帝写到汉朝、历经多个朝代的通史,第一本专门写一个朝代的史书,就是班固写的《汉书》。《汉书》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之间的230年的史事,它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
【史记其书】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这五千多年中,有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有历史记载,但是要么时间不明确,要么事情不完整,要么作者不详。从司马迁著《史记》开始,中国的历史书就进入了一个规范的时代,人们写历史就有了一个标准。《史记》是正史“二十
【三通之书】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综合性的书,但是专门讲某一个领域的书不多。在政治上,有一套“三通”,是历来学习古代政治制度必不可少的参考。到底是哪三通呢?“三通”指的是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郑樵的《通志》和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通典》
【资治通鉴其书】一代伟人毛泽东喜欢读书,他尤其喜欢《资治通鉴》,前前后后读了17遍。除了借鉴其中的用人之道,毛主席也很佩服司马光的著书毅力。《资治通鉴》一共有300多万字,其中所记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
【贞观政要其书】中国历史上一共有397个“帝”和162个“王”,在这些帝王之中,真正算得上宽容虚心、勤政爱民、以德服人的皇帝不多,但是唐太宗是公认的一个。虽然他的文采不如李煜,书画不如赵佶,谋略不如诸葛亮,用兵不如孙武,但他是个成功的领袖。
【前四史其书】历史书有很多,要善于精读,我们常说的前四史,就是值得精读的几本。所谓“前四史”,指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和范晔的《后汉书》。前两本我们已经介绍过。《后汉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人范晔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