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一些节日上的习俗和过法是有所差异的,南方小年吃什么风俗食物呢?南方地区过小年一般都会吃粽子和甘蔗还有米饼等等食物,不过不同的地区还有会有所差别的,那么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年吃什么风俗食物的解析,感兴趣就关注下吧。
【南方小年吃什么风俗食物】
1、吃粽子
小年吃粽子,也叫年粽,这个和我们端午吃的粽子还不太一样,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馅料,年粽子里面大部分人家放的都是猪肉,因为腊月也是杀年猪的时候,在小年夜吃肉粥,对于考取功名的孩子的来讲,相当的有意义,它寓意年年“糕”重,也寓意着工作顺利。
2、吃甘蔗
南方还有吃甘蔗的习惯,甘蔗拥有非常好的寓意,它代表着“节节高”,在小年吃甘蔗,寓意着事业步步高升,而且甘蔗又是甜的,代表着生活甜甜蜜蜜。其实抛开这些寓意不谈,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解油腻,降火也非常的管用。
3、吃米饼
吃米饼也是南方的一个食俗,小年吃米饼更多的是大家对新一年的一个期望,因为米饼代表着在新的一年能够顺顺利利红红火火,小年过后就是春节,吃米饼也是对新年的一个非常好的期望,它是一种非常吉利的食物。
4、吃汤圆
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一般都是选择吃汤圆,小年吃汤圆的习俗,在南方地区的惠州比较多,他们过小年家里一般都会煮汤圆吃,然后和一家人分享,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它也代表着快乐,吃完汤圆,把烦恼抛出脑后,开开心心过大年。
5、吃炒玉米
炒玉米也是南方人比较爱吃的一种风俗食物,老话就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这个炒玉米,其实有点像爆米花的味道,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如今很多地方把这个炒玉米,也变成一些糕点,取“年年高”的寓意。
为什么腊月二十四是小年?
小年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在殷商时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内容。魏晋之后,作为“祀灶”对象的灶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小年作为节日基本成型。但是,古代人们过小年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这天。
不过,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小年的日期发生了变化。清朝皇族统治者信奉萨满教,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敬神。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清王朝皇族过萨满节日,腊月二十三敬神,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腊月二十四,再过小年,还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更主要的是,两者的仪式有些相同之处。等到雍正当皇帝的时候,觉得比较的繁琐,于是提出了小年提前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在敬神的时候顺便也拜拜灶王爷。
在雍正的要求下,清朝统治者都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因为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受清朝统治者的影响很小,仍在选择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小年吃什么风俗食物】
第一种:饺子
不仅过年这一天吃饺子,在北方很多地区,小年这一天晚上也是需要吃饺子的。“送行饺子迎风面”,这一天吃饺子,其实是为了给灶王爷送行。其实也有着非常好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明年的美好向往,祈求全家人能够岁岁平安。
第二种: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这句是我从小听到大的俗语。糖瓜,其实就是比较粘嘴的麦芽糖,人们祭灶的时候,放上糖瓜,其实就是想让灶王爷给自己多多美言几句。流传至今,也就有了小年这天吃糖瓜的习俗,如果喜欢吃的话,别忘了准备。
第三种:粘糕
山东不少地区,有二十三小年这天,吃粘糕的习俗。粘糕,其实就是用黄米、红枣等食材,做成的一种香甜好吃的东西。
第四种:火烧
小年吃火烧,有着“红红火火”之寓意,人们祈求来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因此小年这天,很多人家中也会做火烧吃。
第五种:麻糖
麻糖这种东西,其实大多数人都吃过,香甜爽脆的口感,再加上芝麻的香味,吃一口实在过于美味。很多超市也有卖,如果想吃的话,今天就抓紧去超市买点,就连小孩子也爱吃。
第六种:吃米饼
吃米饼也是南方的一个食俗,小年吃米饼更多的是大家对新一年的一个期望,因为米饼代表着在新的一年能够顺顺利利红红火火,小年过后就是春节,吃米饼也是对新年的一个非常好的期望,它是一种非常吉利的食物。
第七种:吃炒玉米
炒玉米也是南方人比较爱吃的一种风俗食物,老话就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这个炒玉米,其实有点像爆米花的味道,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如今很多地方把这个炒玉米,也变成一些糕点,取“年年高”的寓意。
第八种:吃汤圆
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一般都是选择吃汤圆,小年吃汤圆的习俗,在南方地区的惠州比较多,他们过小年家里一般都会煮汤圆吃,然后和一家人分享,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它也代表着快乐,吃完汤圆,把烦恼抛出脑后,开开心心过大年。
第九种:吃荸荠
福州地区,有过小年吃荸荠的习俗,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第十种:吃甘蔗
南方还有吃甘蔗的习惯,甘蔗拥有非常好的寓意,它代表着“节节高”,在小年吃甘蔗,寓意着事业步步高升,而且甘蔗又是甜的,代表着生活甜甜蜜蜜。其实抛开这些寓意不谈,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解油腻,降火也非常的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