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夏天是非常热的,立秋之后好了一点,而到处暑,才意味着非常难熬的酷热天气终于慢慢接近了尾声,那么你知道处暑怎么读音吗?二十四节气里除了处暑,还有白露,秋分,小编就在这里,为各位朋友们介绍处暑白露秋分类比,快来看看吧,不容错过的精彩内容!
【处暑怎么读音】
处暑(chǔ shǔ)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白露节气 白露是几月几日?>>>>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白露的寓意和象征 白露的意思>>>>
处暑气象变化
处暑,意即“出暑”,高温将逐渐退场。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南退,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暑热消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不是暑气下降马上就凉爽了,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小露锋芒。
处暑节气后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
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
处暑节气后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处暑节气期间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
进入9月,中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在冷高压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中国北方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雨季(“七下八上”)结束。
【处暑白露秋分类比】
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首,也寓意着春天的开始,万物生长。
雨水
雨水节气标志着降雨的开始。
惊蛰
代表天气回暖,春雷始鸣。万物冒地出来,生机勃勃。
春分
春分在气候上特别明显,天气温暖,雨水充沛,春天阳光明媚。
清明
清明节下雨。这个季节阳光明媚,树木生长,生机勃勃。
谷雨
春雨像油一样昂贵。降水显著增加,更好地促进了作物的生长。
立夏
立夏标志着夏天的来临,炎暑降至。暴雨变多,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的阶段。
小满
这是一个反映降水的节气,意味着降水量大幅增加,作物开始饱满。
芒种
天气炎热,已进入典型的夏季。
夏至
一年中午太阳最高的一天。北半球白天达到全年最长。
小暑
盛夏正式开始。天气开始炎热,暴雨多雷。
大暑
这个季节的天气很热。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暴雷,台风频发。
立秋
秋天的开始意味着秋天开始了,但天气仍然很热,还没有开始凉爽。
处暑
夏天意味着夏天。炎热困难的天气结束了。
白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寒冷增长的节气。早晚温差开始增大。
秋分
到了秋分,夏热已消,我国各地区的白天时间开始缩短。
寒露
进入冷露,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大。
霜降
此时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增大。
立冬
这意味着冬天的开始,一切都进入了休养和收藏的状态。
小雪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会逐渐增加。
大雪
大雪时,气温明显下降,降水量增加。
冬至
冬至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有南方祭祖、北方吃饺子的习俗。
小寒
天气很冷,但还没到极点。
大寒
这意味着天气极其寒冷。但大寒过后,就意味着春天不远了。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年二十四节气时间
小寒01月05日 22:54 大寒01月20日 16:19 立春02月04日 10:33 雨水02月19日 06:24
惊蛰03月06日 04:29 春分03月21日 05:15 清明04月05日 09:07 谷雨04月20日 16:07
立夏05月06日 02:15 小满05月21日 15:04 芒种06月06日 06:15 夏至06月21日 22:53
小暑07月07日 16:25 大暑07月23日 09:44 立秋08月08日 02:14 处暑08月23日 16:52
白露09月08日 05:16 秋分09月23日 14:39 寒露10月08日 21:05 霜降10月24日 00:11
立冬11月08日 00:27 小雪11月22日 21:55 大雪12月07日 17:28 冬至12月22日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