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
历史上除了王阳明,没有哪一个人,能把学者、官员、统帅、教师各种角色都做到极致,他是桃李满天下的大哲学家,又是政绩卓著的官员,还能带兵打仗。难怪全国各地有许多纪念他的阳明山、阳明祠、阳明公园,也难怪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的腰带上,总是系着一枚印章,上面写着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
王阳明,名守仁,出生于浙江余姚,他在被贬贵州时曾在阳明洞中学习,后世便称他阳明先生、王阳明。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是“心学”最重要的大师。
王阳明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理论家,他长期在平定地方叛乱的第一线上,并且患有严重的肺病,在56岁时辞世。穆宗皇帝撰文纪念他时说:“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王阳明是研究心灵的大师,想要了解心灵,就不能不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在《传习录》中,人心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人们都有一颗心,只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伟人和凡人的距离是那么的短,人人都可以成为伟人,至少是成为一个完整的,有自己独立的识见和人格的人。同时也会看到,要成为真正不平凡的人,需要走的路也很长,因为任何成就都要通过勤奋实践得来,学习和身体力行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这个道理,王阳明叫做“知行合一”。一方面是明心见性,一方面是身体力行,内外结合,才是一个大写的人。
【阳明故事】
良知是什么
有个王阳明的学生,晚上睡觉的时候捉到一个贼,他就对贼讲:“你难道没有良知吗?为什么去做贼呢?”贼大笑起来,说:“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呢?”这个时候天很热,他就对贼说:“你把上身的衣服脱光。”贼照做了,他又说:“还是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呢?”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大好吧。”他向贼大喝道:“这就是你的良知!”贼立即悔悟了,向这个学生磕了个头离开了。
这个学者用一句话激发了贼的良知。所谓“良知”,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一个人的善恶之心、羞耻之心。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良知,追求美好的东西是人的本性。
有一天,王阳明会集学生讲学,他说:“假如你见到一个没人看护的小孩子,爬呀爬的,就要爬到井里去了,这时你是什么反应呢?”
其中一个学生说:“那我肯定冲上去,把他拉回来。”
王阳明说:“是啊,这就是我们对事物作出直接的、本能的反应,这种本能的反应,让你自发地知道是为是、非为非,这不就是你真心的体现吗?”
另一个人说:“我也许不会这样做,因为上个月的一天,我看到一个小孩子路上跌倒了,我没有伸手去扶,因为他是我邻居的孩子,我和邻居正在吵架,自然不喜欢他家的孩子,这不也是我本能的反应吗?”
王阳明说:“其实你是知道要去扶一把的啊,至少你往孩子的方向看了一眼,但是你这个时候做了一个判断,正是这个判断把你的良知阻断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就是由私意而生的小智。这种小智,是蒙蔽你真正智慧的灰尘。”
人人都有良知,良知叫人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可耻的。
历史上除了王阳明,没有哪一个人,能把学者、官员、统帅、教师各种角色都做到极致,他是桃李满天下的大哲学家,又是政绩卓著的官员,还能带兵打仗。难怪全国各地有许多纪念他的阳明山、阳明祠、阳明公园,也难怪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的腰带上,总是系着一枚印章,上面写着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
王阳明,名守仁,出生于浙江余姚,他在被贬贵州时曾在阳明洞中学习,后世便称他阳明先生、王阳明。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是“心学”最重要的大师。
王阳明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理论家,他长期在平定地方叛乱的第一线上,并且患有严重的肺病,在56岁时辞世。穆宗皇帝撰文纪念他时说:“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王阳明是研究心灵的大师,想要了解心灵,就不能不读王阳明的《传习录》。在《传习录》中,人心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人们都有一颗心,只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伟人和凡人的距离是那么的短,人人都可以成为伟人,至少是成为一个完整的,有自己独立的识见和人格的人。同时也会看到,要成为真正不平凡的人,需要走的路也很长,因为任何成就都要通过勤奋实践得来,学习和身体力行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这个道理,王阳明叫做“知行合一”。一方面是明心见性,一方面是身体力行,内外结合,才是一个大写的人。
【阳明故事】
良知是什么
有个王阳明的学生,晚上睡觉的时候捉到一个贼,他就对贼讲:“你难道没有良知吗?为什么去做贼呢?”贼大笑起来,说:“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呢?”这个时候天很热,他就对贼说:“你把上身的衣服脱光。”贼照做了,他又说:“还是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呢?”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大好吧。”他向贼大喝道:“这就是你的良知!”贼立即悔悟了,向这个学生磕了个头离开了。
这个学者用一句话激发了贼的良知。所谓“良知”,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一个人的善恶之心、羞耻之心。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良知,追求美好的东西是人的本性。
有一天,王阳明会集学生讲学,他说:“假如你见到一个没人看护的小孩子,爬呀爬的,就要爬到井里去了,这时你是什么反应呢?”
其中一个学生说:“那我肯定冲上去,把他拉回来。”
王阳明说:“是啊,这就是我们对事物作出直接的、本能的反应,这种本能的反应,让你自发地知道是为是、非为非,这不就是你真心的体现吗?”
另一个人说:“我也许不会这样做,因为上个月的一天,我看到一个小孩子路上跌倒了,我没有伸手去扶,因为他是我邻居的孩子,我和邻居正在吵架,自然不喜欢他家的孩子,这不也是我本能的反应吗?”
王阳明说:“其实你是知道要去扶一把的啊,至少你往孩子的方向看了一眼,但是你这个时候做了一个判断,正是这个判断把你的良知阻断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就是由私意而生的小智。这种小智,是蒙蔽你真正智慧的灰尘。”
人人都有良知,良知叫人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可耻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