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非常郎朗上口的歌谣,数九歌是汉族民间谚语编制的歌谣,流传甚广的数九习俗古代诗人早有提及,数九是从冬至日之后的81天的谚语,一般认为这个时节过后,寒冷不再,迎接春天,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数九歌是从什么节气开始算起的介绍,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带你了解更多农历知识!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译文
过了冬至的前十八天内,气温快速下降,冷得手不能放在外面。
等到了第三、第四个九天,每九天为“一九”,天气就到了最冷的时候,连河水都冻住了,河面上结冰,可以在上面行走了。数九歌古诗全文 一九二九三九顺口溜>>>>
等到了第五第六九时,大地渐渐回春,柳树发芽,可以去观赏柳树了。
从冬至日开始,经历六十三天河流解冻,到了七十二天,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来了。九九歌节气歌什么意思 九九歌节气是什么地方>>>>
九九过完,再过九天,日期正好来到三月下旬,春分左右,此时万物复苏,真正春天的开始,农民便可以带着家里的耕牛下地春耕了。
数九的象征
我国的阴历有“九九”的说话,古代用于计算时令的方式。数九天是汉族民习俗,在汉族传统文化中“九”是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古代的汉族人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天,春天就肯定已经到来了。
数九的汉族传统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这些歌谣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生动反映九九中的天气变化规律。就我国多数地区而言,从一九到二九,天气并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和四九大部分时间属于小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所以说“三九四九,冻死母狗”。五九以后,大地渐渐回春,天气由冷渐暖,故“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单衣行走”。到了九九,已是“惊蛰”节气,所以“九九闻雷,响声持久”。
民间俗语有云:“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燕京岁时记》中说:“冬至三九则冰坚。”意思是,从三九起就进入数九寒天中最冷的阶段了。因此冬天的时候三九四九这个阶段是最冷的,此时也正好接近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每年1月20日前后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数九歌是从什么节气开始算起的】
数九歌是从冬至开始算起的。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从这一天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一个动词,就像是数数一样,从冬至开始数,第一个九天数完,便为“一九”,第二个九天数完为“二九”。
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被视为冬季的一个大节日,在古代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冬至这一天,南方很多的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不少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会将祖先的画像,牌位供奉在家中的客厅中。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代表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数九"也从此开始了。从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等到“九九"时,天气转暖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又叫“九九艳阳天”。
广东人在冬至这一天会吃烧腊和姜饭,冬至这一天,大多数的广东人还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
北方一些地区,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惯。相传饺子和医圣张仲景有一定的关系。北方地区,冬至这一天吃饺子还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数九歌的意义
数九歌是从冬至开始算起的,中国的农历用"九九"来计算时令,冬至为"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过完"九九"八十一天,冬天便结束,进入春天,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就是三九天。
数九歌各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是算法是一样的,南北两地稍微有一点区别,北方地区的数九歌内容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冰河开,八九雁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川地区的数九歌内容有一九二九,怀中揣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行路把衣宽,九九八十一,庄稼汉在田。
早在《燕京岁时记》就有记载:“冬至三九则冰坚。”就是三九起就进入数九寒天中最冷的阶段,四九,虽然温度比三九低,但是温差变化比较小,不如二九进入三九时冷。
基本到七九八九天气回暖,冰就已经开始融化了,九九以后已经开始春种了。
数九的习俗
“数九”的习俗,很多具有文化韵味。明代出现了“画九”习俗。所谓的画,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枚,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此外,清代还有“九九消寒诗图”,图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内容从远古时代的“三皇治世”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銮”,称得上是一部高雅的历史“大事记”。
继“画九”后,清代又出现了“写九”的习俗。很多时候是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字(当然是繁体),双构成幅后,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写。填写的方法类似现在小学生书法练习中的“描红”:用粗毛笔蘸墨汁,均匀涂满。每天涂一笔,九天涂一字,九字涂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涂完一笔后,还要用细毛笔着白色在粗笔画上记录当日天气情况,所以,一行“写九”字幅,也是九九天里较详细的气象资料。
民间“九九歌”、“画九”、“写九”的产生,到盛行于宫廷的各种《九九消寒图》来看,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有这种习俗,其原因可归结为:
一是农业生产需要之举。古代由于受科技发展的限制,没有为农业生产的专业气象服务,因之人们通过记载冬九九当中阴、晴、雨、雪以及各种天象的变化,用来印验谚语,预卜来年丰歉。二是寓教于乐之举。通过可对幼童进行识字、写字和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的启蒙教育。三是娱乐消遣之举。画九、写九实为高雅的文字游戏,在文化娱乐生活相对比较贫乏的古代,和灯谜、酒令、对联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画九、写九,便自然而然成为文人墨客、富足之家的一种雅兴娱乐消遣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