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时间的表述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很多节日也有很多别称,比如端阳是什么意思?其实指的就是端午节,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是龙舟节,端午节是五月的节日,又称为五月端阳,是中国汉族人的传统节日,下面小编就为各位朋友们带来五月端阳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快来看看吧!带你了解更多农历知识!
【端阳是什么意思】
即端午。参见“端午”。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岁令一·礼节》:“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儿节,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阳节,十三日龙节。”
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节闹端阳只一瞬,满眼繁华, 王谢少人问。”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端阳》:“京师谓端阳为五月节,初五日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即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之所以又叫做端阳节,有这么几种说法,其一是说我国古人用十二地支对应月份,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五”、“午”相通,于是端午也叫做端五,又因为古人认为五是阳数,所以又叫做端阳。
还有一种说法出自于《荆楚岁时记》,据其中的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而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特色。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我国也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则据说是为了除秽驱赶邪佞。
我国各朝代咏端午的文学作品中,“端阳”这个别称也并不少见,如清代李静山的《节令门·端阳》:“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这首诗描绘了贫穷人家过端午时的境况,买了应景的樱桃。桑葚,还买了驱除晦气的菖蒲,雄黄酒就不用说了,还在门上贴了辟邪的黄纸符,然而却还是怕债主找上门来。幽默之中却带着点点苦涩,十分有味,令人读来叹息。
时至今日,端阳节也即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五月端阳是什么意思】
五月端阳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汉族端阳节习俗起源很早,古代阴历的五月初五日便叫做端午,又叫端阳,又叫重五。我国旧历用的是农历,又叫夏历,俗称阴历。夏历的正月为寅月,依次排到五月便为午月,又适逢五日,便称端午。端则有发端之意。
相传战国时代楚国三闾火夫、爱国诗人屈原,本来受楚怀王重用,他竭力主张振兴楚国,抵抗暴秦。而奸臣靳尚在怀王面前进谗言,怀王便将他疏远了。屈原作了《离骚》,希望怀王有所感悟,后来楚襄王便把他流放了。屈原不忍看自己国家灭亡,便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得知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争相驾着龙舟去打捞他,又怕江中的蛟龙食他的遗体,便家家包了“角粟”(今天的粽子)丢入水中,让蛟龙食饱不再去伤害屈原。
于是划龙舟、吃粽子便成为每年端阳节的习俗,渐渐由楚传播到全国,成为一个美俗。它洋溢爱国尊贤的情感,也有着讲究卫生、防病强身的内涵,是一个值得发扬的民间传统习俗。
五月端阳的含义有哪些?
含义一
五月端阳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含义二
五月端阳,就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其他含义
1、五月端阳中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2、五月端阳,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