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其书】
《淮南子》是西汉初年的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论文集,原名叫做《淮南鸿烈》,“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从这个书名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道理。从思想来看,这本书将道、陰陽、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
这本书的发起者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活动于汉景帝和汉武帝之间。刘安广招门客,手下不乏饱学之士,于是他们一同编写了《淮南子》。这本书一共21篇,全书的跋《要略》放在最后。从《要略》来看,全书的创作写作有统一的计划和安排,但在内容上,并未完全统一。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淮南子》虽以道为归,但杂采众家”,仍表现出一定的融合倾向。
除了讨论一些哲学思想之外,《淮南子》还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都是靠这本书才得以流传的。
【《淮南子》名言】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解读:马要先驯服,然后才能锻炼成好马;人要先讲信义,然后才能追求各种技能。一匹千里马,但不听管教,脾气暴烈,也是不能有用的。先培养最基本的道德,然后加以能力上的提高,这样的人才不会犯错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解读:赛翁的马丢了,又怎能说这未尝不是一种福气呢?一件事情并不一定是简单的好与坏,可能会引发其他的一连串的效应。能够看多远,就要凭一个人的推断力,总之是不能盲目乐观和悲观的。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解读:不要把池里的水放干了再捕鱼,不要把树林烧光了再打猎。做事情要想到以后,涸泽而渔,将来就不会再有鱼,我们如果为了一时的好处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将来就会因为没有做人原则而悔恨,这是一个道理。
循流而下易以至,背风而驰易以远。
解读:船顺流而下就会很容易到达目的地,马顺风而驰就很容易跑得远,要学会利用身边的条件。如果逆流而上、逆风而驰,不仅事倍功半,也让自己的信心大受打击,这是不明智的。
不耻身之贱,而愧道之不行;不忧命之短,而忧百姓之穷。
解读:不以自己的身份低贱为羞耻,而以道义不能推行为耻辱;不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忧虑,而为百姓的穷苦而忧伤。一个人心怀天下,才能感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读: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体会高尚的道德,内心不安宁就无法达到豁达的境界。淡泊名利、心安理得,这样才能接近世间的真理。
得隋侯之珠,不若得事之所由。
解读:与其得到隋侯珠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如明白事理可贵。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知识。
多闻博辩,守之以陋。
解读:虽然是博学多识的人,但也要认为自己是孤陋寡闻的。因为山外有山,只有虚心才能进步。
【《淮南子》故事】
一本被血染红的书
《淮南子》的编写与一场政治斗争有关。淮南王刘安的父亲淮南厉王犯了罪,在流徙的途中绝食而死。后来这位淮南厉王的封地被一分为三,儿子刘安被册封为淮南王。
景帝死后,武帝刘彻登基。刘彻一登基,就重用那些主张加强王权的儒士,准备削弱诸侯、加强中央、抗御匈奴。这种情况下,淮南王刘安的势力就会被大大削弱。
作为回击,刘安组织编撰了《淮南子》。汉武帝志在尊王攘夷,削诸藩,破匈奴,实施“大有为”的政治,但是在《淮南子》中,刘安则主张因循旧范,无为而治。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
在年幼的汉武帝背后,还有喜欢黄老之道的窦太后以及窦家、刘家的列王贵威。窦太后也不喜欢刘彻的新主张,就罢免了皇帝的将相,否定刘彻削弱诸侯的政策。
后来窦太后病危,在她死前,传说天上出现彗星。刘安认为,这种天象正是上天在告诉他要趁机起兵。于是他“治军械,积金钱”,准备武装起事,而《淮南子》这本书就是他的一个舆论武器。但是,太后死后,刘彻掌握了大权,在董仲舒等人的辅佐下,除掉了刘安。
《淮南子》是西汉初年的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论文集,原名叫做《淮南鸿烈》,“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从这个书名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道理。从思想来看,这本书将道、陰陽、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
这本书的发起者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活动于汉景帝和汉武帝之间。刘安广招门客,手下不乏饱学之士,于是他们一同编写了《淮南子》。这本书一共21篇,全书的跋《要略》放在最后。从《要略》来看,全书的创作写作有统一的计划和安排,但在内容上,并未完全统一。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淮南子》虽以道为归,但杂采众家”,仍表现出一定的融合倾向。
除了讨论一些哲学思想之外,《淮南子》还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都是靠这本书才得以流传的。
【《淮南子》名言】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解读:马要先驯服,然后才能锻炼成好马;人要先讲信义,然后才能追求各种技能。一匹千里马,但不听管教,脾气暴烈,也是不能有用的。先培养最基本的道德,然后加以能力上的提高,这样的人才不会犯错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解读:赛翁的马丢了,又怎能说这未尝不是一种福气呢?一件事情并不一定是简单的好与坏,可能会引发其他的一连串的效应。能够看多远,就要凭一个人的推断力,总之是不能盲目乐观和悲观的。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解读:不要把池里的水放干了再捕鱼,不要把树林烧光了再打猎。做事情要想到以后,涸泽而渔,将来就不会再有鱼,我们如果为了一时的好处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将来就会因为没有做人原则而悔恨,这是一个道理。
循流而下易以至,背风而驰易以远。
解读:船顺流而下就会很容易到达目的地,马顺风而驰就很容易跑得远,要学会利用身边的条件。如果逆流而上、逆风而驰,不仅事倍功半,也让自己的信心大受打击,这是不明智的。
不耻身之贱,而愧道之不行;不忧命之短,而忧百姓之穷。
解读:不以自己的身份低贱为羞耻,而以道义不能推行为耻辱;不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忧虑,而为百姓的穷苦而忧伤。一个人心怀天下,才能感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读: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体会高尚的道德,内心不安宁就无法达到豁达的境界。淡泊名利、心安理得,这样才能接近世间的真理。
得隋侯之珠,不若得事之所由。
解读:与其得到隋侯珠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如明白事理可贵。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知识。
多闻博辩,守之以陋。
解读:虽然是博学多识的人,但也要认为自己是孤陋寡闻的。因为山外有山,只有虚心才能进步。
【《淮南子》故事】
一本被血染红的书
《淮南子》的编写与一场政治斗争有关。淮南王刘安的父亲淮南厉王犯了罪,在流徙的途中绝食而死。后来这位淮南厉王的封地被一分为三,儿子刘安被册封为淮南王。
景帝死后,武帝刘彻登基。刘彻一登基,就重用那些主张加强王权的儒士,准备削弱诸侯、加强中央、抗御匈奴。这种情况下,淮南王刘安的势力就会被大大削弱。
作为回击,刘安组织编撰了《淮南子》。汉武帝志在尊王攘夷,削诸藩,破匈奴,实施“大有为”的政治,但是在《淮南子》中,刘安则主张因循旧范,无为而治。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
在年幼的汉武帝背后,还有喜欢黄老之道的窦太后以及窦家、刘家的列王贵威。窦太后也不喜欢刘彻的新主张,就罢免了皇帝的将相,否定刘彻削弱诸侯的政策。
后来窦太后病危,在她死前,传说天上出现彗星。刘安认为,这种天象正是上天在告诉他要趁机起兵。于是他“治军械,积金钱”,准备武装起事,而《淮南子》这本书就是他的一个舆论武器。但是,太后死后,刘彻掌握了大权,在董仲舒等人的辅佐下,除掉了刘安。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