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历
>
算命
>
生肖
>
星座
>
解梦
>
风水
>
命理
>
传统文化
>
m站内页顶部广告
AI看手相 流年运势 财富运势 塔罗占卜 姓名配对 八字合婚 命中注定 AI看面相
首页 >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 > 综合 >中国26个传统节日 中国26个传统节日一览表
中国26个传统节日 中国26个传统节日一览表
作者: 农历小编
来源:农历网
2024-05-06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那么你们知道中国26个传统节日都是什么节日吗?传统节日为我国重要的文化沉淀,每个节日都有其重要的文化含义,下面是小编准备的中国26个传统节日一览表,来一起看看吧!

【中国26个传统节日 中国26个传统节日一览表】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和除夕,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1、春节

“春节”⼜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大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时春节曾专指⼆十四节气中的⽴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元正、元朔、元旦”等,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岁⾸。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 要内容。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即上元节举行,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元宵节是庆祝团圆、祈福和猜灯谜的日子。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吃汤圆、猜灯谜、放烟火等。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习俗,一些公园和社区会举办猜灯谜活动,吸引许多人前来参加。

3、天穿节

“天穿节”⼜叫“补天节”,源于⼥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十,⼥娲从昆仑⼭炼出五⾊⽯补天。天穿’日即⼆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天穿’。是⼈们⾮常陌生的一个传 统节日,这一风俗形成于汉代,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流失。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4、填仓节

“填仓节”是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丰登的节日。相传很早以前连年旱灾,颗粒⽆收,皇帝照样强征皇粮,以致饿殍遍野。给皇帝看粮的仓官于⼼不忍,于正月⼆十五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皇 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百姓把粮⾷运⾛后,就一把火把仓库烧了,⾃⼰也活活烧死。为纪念这名仓官, 每年这天清晨,用筛过的炊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粮仓,在囤中撒以五⾕,象征五⾕丰登,表达⼈们填满仓⾕救仓官的深情厚意。现在这些习俗已经消失,但填仓佳话却世代流传,提醒⼈们清仓扫囤,晾晒种⼦,整修农具,准备春耕。还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填仓填仓、小⽶⼲饭杂面汤。”这一天要吃⾹喷喷的小⽶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庆贺节日。填仓节民俗讲究喜进厌出,这一天,囤⾥要添粮,缸⾥要添水,门⼝放些煤炭以镇宅,以便求得一年顺当富⾜。⾄今,一些上年纪市民,仍习惯在填仓日购⽶买面。

5、正月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正月的晦日受到先民格外的重视,被当做一个节日来过,称为“正月晦”。唐代,正月晦日还曾与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并称“三令节”,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三令节时,⼠⼥泛舟游乐,在水滨举行盛大饮宴,皇帝也赏赐群⾂、与百官同乐。

6、中和节

“中和节”⼜称“龙抬头、龙头节、春龙节、青龙节”,是传说中黄帝诞⾠的日⼦,炎黄⼦孙共同的节日。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制定的,本来在⼆月初一,后将⼟地神生日纳⼊其中,故改为⼆月初⼆。 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

有趣的是,这天的饮⾷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这天 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在这天不动针线,是为了避免伤龙眼。还有以蜡烛照房⼦墙壁,有“⼆月⼆,照房梁,蝎⼦蜈蚣⽆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已被⼈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今还有。

7、花朝节

“花朝节”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挑菜节”。农历⼆月十⼆日为花朝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在全国盛行,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宋代以前,花朝节的⾼雅习俗只限于⼠大夫和知识分⼦,北宋开始,增 加了种花、载树、挑菜(摘野菜)祭神等,逐渐扩大到各阶层。

8、春分节

“春分”⼜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 固定。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此俗历代相传。“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民不得擅祀。”“⼆月惊蛰⼜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在火热的农忙季节,用我们的双⼿去绿化我们的生存环境。

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北路的日坛,⼜叫朝日坛,明嘉靖九年圈建,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建于明嘉靖九年,如今已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了⼈们休闲娱乐 的公园。

每年春分那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万计的⼈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为“中国习俗”的玩艺⼉, 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脚地在桌⼦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 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俏”的说法。竖⽴起来的蛋⼉好不风光。

9、寒⾷节

(清明节前一两天,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天)

习俗:吃冷食

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10、清明节

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11、上巳节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上古时代以“⼲⽀”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收录在汉初的⽂献⾥,《周礼》郑⽞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农历三月 初三,故⼜称“重三”或“三月三”。

上巳节有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之说,用兰汤以驱除邪气。兰草被用作灵物,有⾹气袭⼈的特 点,古⼈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进行斋戒,其中包括当时最好的洗浴⽅式“兰汤沐浴”。

13、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6月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也是庆祝丰收和祈求健康的节日。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其中,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吸引许多观众前来观赛。

14、夏⾄节

“夏⾄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间传统节日,吃凉面(过水面)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夏⾄跟冬⾄一样⾃古流传着很多“九九歌”,北京流行的夏九九歌:“一九和⼆九,扇⼦拿出篓;三九⼆十七, 汗水溻了衣;四九三十六,房顶晒个透;五九四十五,乘凉莫⼊屋;六九五十四,早晚凉丝丝;七九六十三,夹被替被单;八九七十⼆,盖上薄棉被;九九八十一,准备过冬衣。”

15、雨节

“雨节”⼜称下雨节、竹醉日,农历五月十三为雨节,传说是黄帝诞⾠。⼜说是关公单刀赴会之日, 关公磨刀斩小妖,赴会前要磨刀。这一天一般都有雷声,是关⽼爷的霍霍磨刀声,磨刀要用水,所以要下雨。

17、天贶节

“天贶节”是道家的称呼,起源于宋代,真宗赵恒于某年的六月初六,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定为天贶节,在泰⼭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翻经节”。相传唐⽞奘从西天取佛经回国,不慎将经书丢落到海中,于六月初六将经⽂取出晒⼲,此日变成吉利的日⼦。皇宫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传向民间,家家户户于此日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民间⼜称“姑姑节”,每逢六月初六,都要请回已出嫁的⽼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16、分龙节

“分龙节”是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节日,此际多雨,传说是五龙分开去⾃⼰的辖区行云布雨的日⼦。有趣的是,这个节日的内容与日期都不太统一,多在农历五月⼆十三。⼈们或祈雨、或傩舞、或唱 戏拜龙王、或龙舟赛、或演习防火,但是,都与雨水有关。分龙节忌挑大小便和簸箕出门,以免旱灾。

18、观莲节

“观莲节”是中华民族最优美浪漫的节日之一,宋代已有此节,民间以农历六月廿四为荷诞,是赏荷观莲的盛大民俗节日,泛舟赏荷,笙歌如沸,遍染荷⾹,流传数代。凡有池塘种荷花的⼈,用纸作灯, 内放蜡烛,点亮后放在水面,任其飘去,表⽰庆祝。

19、火把节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0、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又称为牛郎织女节或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浪漫节日,通常在公历7月的农历七月初七举行。七夕节是为了庆祝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传说,也是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七夕节期间,人们会在晚上赏月、吃巧果、缝制绣品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写情书、挂牵牛星、祈福等。

21、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节或鬼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公历8月的农历七月十五举行。中元节是为了祭祀先人和鬼魂,也是纪念佛教中的"盂兰盆节"。中元节期间,人们会烧香、放烟火、祭祀先人等。其中,烧香和祭祀先人是中元节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

22、地藏节

“地藏节”是一个宗教节日。地藏是在释迦既灭以后,弥勒佛未生以前,世间众生赖以救苦的一尊菩萨,地藏王曾经发誓:他要在普渡众生以后始愿成佛,因此常常现身于⼈间、天堂、地狱之中,救助苦 难。各地均有供奉地藏王的庙宇,每年七月三十,善男信⼥必往敬拜。相传南京的清凉⼭为地藏菩萨修 炼之所。

23、天医节

“天医节”始于宋代,八月初一祭黄帝、岐伯。相传黄帝咨于岐伯,⼈间始有医书。早在南北朝时期,民间即有收集露水做眼明囊和天灸的风俗。在黎明前到⽥野⾥采取草尖上的露水,中午时分用上好 墨研磨成汁,用筷⼦沾墨点于⼉童的⼼窝及四周,谓之“点百病”。传说八月朔采⾖棵上的露水储存起来,据说这是龙的汗水,用来做饭可医治百病。天医节忌雨喜晴,农谚说:“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 年五月尽。”意思是此日下雨,来年必定春旱。

24、中秋节

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提灯笼,享受家庭团圆的幸福时光。中秋节期间,各地还会举办赏月晚会、诗词朗诵会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寄托着人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情感的节日。

25、重阳节

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起源于古代对山岳的崇拜和敬老尊贤的传统。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赏菊饮酒、佩戴茱萸等,寓意消灾避祸和祈求长寿健康。同时,重阳节也是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老人的关爱和敬意。

26、祭祖节

“祭祖节”是谓之“十月朝”的农历十月初一。中国⾃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故⼈们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都是如此。十月初一气候渐渐寒冷,⼈们怕在冥间 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在祭祀时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故称“烧衣节”。后来烧寒衣的习俗有了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把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及相应称呼,这叫“包袱”。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黄历查询
黄历查询
黄历查询
在线算命
在线算命
在线算命
姓名
性别
出生
算命方式
大师精批
每日吉时
每日吉时
每日吉时
黄道吉日
黄道吉日
黄道吉日
精彩推荐